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一个原本前程无限光明的优秀国家运动员,却因为赛场急救机制的迟缓拖沓,永远停留在了17岁。
7月1日,亚洲羽毛球联合会(亚羽联)和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协会共同发布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印尼举办的2024年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小组赛中,中国羽毛球队年仅17岁的年轻选手张志杰,不幸倒地抽搐,经过紧急送医抢救,仍未能挽回生命。
根据公告,张志杰在傍晚期间对战日本选手的比赛中突然晕倒,现场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救治,并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将他送往医院,然而,年轻的张志杰还是在于当地时间的23时20分不幸去世。
事后,越来越多的专业权威人士开始质疑在此次悲剧事件中,现场救治的方式不当,以致于错失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据认证信息为“浙大二院急诊科卢骁医生”的微博大V判断:急救的关键是 “医疗人员或者旁人第一时间判断情况并且现场心肺复苏,拿到 AED 并且除颤,而不是把患者放到担架上就走。
在张志杰的意外事件中,从现场视频来看,并没有立即出现医护人员,也未能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在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内,现场的应对显示出缺乏对三个救命步骤的足够执行:迅速评估现场情况、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和AED除颤,以及在移动患者时保持谨慎。
在许多国际体育赛事中,AED已成为标准的急救设备,它的存在在许多场合,包括马拉松比赛和体育场馆,都曾成功挽救过生命。在中国,AED设备也已被广泛配备于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使用。
相关医学资料统计:
1.80%以上的猝死是由冠心病导致的。
2.8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各种场合。
3.80%以上的猝死是心跳先停,呼吸后停。
4.80%以上的猝死的初始心律是室颤。
5.80%以上的猝死是用除颤器AED抢救成功的。
7.希望80%以上的人学会心肺复苏的徒手操作和AED的使用,远离猝死的威胁。
科技发展和人类的互助可以让我们打开闭锁的生命。银成圣云实践技能训练解决方案,心肺复苏和电除颤作为常用急救技能,一直以来长期免费开放,希望急救技能电除颤的基本操作能够达到常识级别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