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试点,上海卫健委宣布专培正式启动实施。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财政局及市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布《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政策解读同时发布。
哪些医生可以专培?
专培,即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培训。其模式为“5+3+X”,即在完成5年本科教育和3年住院医师培训后,再进行2-4年的专科医师培训。专培主要培养亚专科的临床技能和诊疗思路,培训合格后颁发证书。
对于专培与规培的区别,上海市卫健委指出,规培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培则着眼于“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科常见多发疾病和疑难重症诊疗工作”。
专培的探索始于1993年,2006年开始试点工作。上海于2013年开始试点,并于今年正式启动。
专培的定位趋向于高层次医师,在完成规培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亚专科进行深入培训,培养高精尖技术的专科医生。在目前的文件中,规定了以下三类医生可以进行专培:
一是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拟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工作的医师或需要进一步整体提升专业水平的医师。
二是具备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需要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三是纳入试点范围的在读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按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与要求接受培训并参加考核。
对考研有何影响?
那么,专培制度会对考研产生什么样的关联和影响的?
专培实施以后,在选择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差距会进一步的变大。比如,硕士的入口选择了专业型硕士,那专硕这三年会拿到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简称规培),这个现在全国已经推广。
规培后会面临进一步深造,专业型博士就同时算作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证。如果博士毕业前能够顺利考到证书,原则上就可以拿到专培证。这样的话,专业型的硕士加专业型博士这条路就变得更加通畅。拿到了专培证以后,原则上很多医院就直接可以考主治医师,晋升中级职称。
而对于学术型医学生而言,这条路就变得更加漫长。如果选择3年学术型硕士,那所以学术型硕士是没有规培证的。从现有政策来看,专赔的纳入标准是要求有规培证才能进行专培,也就不能读专博。
现在已经很多医院就是这样试试,只能读学术型博士很少可以读专业型。而专业型博士一般是四年,也就是3+4,博士毕业以后,面临临床工作的话还需要做规培三年,再加上两到四年的专培,因此,对于学术性医学生而言,将面临培训年限增加的残酷选择。
专培待遇如何?
对于很多人关注的,专培待遇问题到底如何?跟规培一样,国家会给专培学员一点补助,但是更多的事所属医院的待遇补贴。
专培的待遇卫健委有明确规定,培训对象依法享有五险一金以及各项绩效、津贴等福利保障,简言之,正式员工有的福利,专培也应该有,而发放形式也与规培基本一致。
具体的待遇,国家会给予一点的补贴,但是更多的还是看医院的待遇,以华西医院为例,华西医院2023年发布公开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
1.本科学历:培训第一年到第二年总收入(待遇)6.6—7万元/年。
2.硕士研究生学历:培训第一年到第二年总收入(待遇)9.1-10.3万元/年。
3.博士研究生学历:9.2-10.5万元/年。
4.其他:年终绩效、夜班费200元/次、餐补220元/月、房补300元/月,有公寓可供住宿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