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自1967年被定义以来即是重症领域极为棘手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救治难度大。而ARDS患者又具有诱因复杂多变、病程长短不一、严重程度异质性大等特点,使得临床医师在施治时面临更为困难的局面。
一、概述
1. 定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其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水肿,以及肺容积减少和肺顺应性降低。
2. 特点:起病急骤,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肺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渗出性病变。
3. 相关疾病:肺部感染、创伤、胰腺炎、中毒、输血等相关性疾病。
二、病因病机
1. 直接肺损伤因素:肺炎、吸入性肺损伤、肺挫伤、溺水等。
2. 间接肺损伤因素:全身性感染、严重创伤、急性胰腺炎、大量输血、烧伤等。
3. 病机: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泡和间质水肿,进而影响气体交换。
三、疾病分类
ARDS可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依据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分类。
四、临床表现
1. 症状: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
2. 体征:呼吸频率增快、三凹征、肺部湿啰音或哮鸣音,晚期可出现呼吸音减低。
五、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降低或正常),D-二聚体,炎症标志物等。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显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早期可无异常。
3. 其他:床旁肺功能测试,如呼吸力学监测。
六、诊断
1. 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ARDS柏林定义,满足以下条件:
·明确的致病危险因素后1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
·胸部X线或CT显示双肺渗出性病变。
·无法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重完全解释的呼吸衰竭(如PaO2/FiO2≤300mmHg)。
2. 参考疾病诊疗指南: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
诊断公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难治性低氧血症(PaO₂ 降低, PaCO。降低, pH
升高)氧合指数 (PaO₂/FiO₂)≤300mmHg+ 肺部影像学表现(双肺弥漫渗出性改变)
七、鉴别诊断
1. 心源性肺水肿:有心脏病史,肺部啰音多见于肺底部,对利尿剂和强心剂反应良好。
2.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弥漫性肺部病变,肺泡灌洗液呈乳状。
3. 鉴别点: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状态、肺动脉楔压等。
八、治疗
1. 一般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营养支持。
2.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存在争议),抗生素治疗感染,液体管理(限制性液体策略)。
3. 手术治疗:通常不涉及手术治疗,除非有特定病因如脓胸需引流。
4. 其他: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必要时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