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卫健委最近发布了《关于深化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对临床医生的职称晋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职称制度加大了高级职称评审的难度,尤其是在科研论文方面,论文仍然是晋升高级职称的关键。
新政策中,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政策,这意味着任何学术不端的记录都会直接导致职称评审的失败。同时,高级卫生职称的评定标准采取了分层管理、分类评估的方式,不同级别的医院将侧重不同的评价标准。市级医院更侧重于临床工作,而省级三甲医院则更加注重医学科研与创新能力。该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中级职称全面实施
考试代替评审
通知明确,实施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允许使用多种形式的代表作,如项目报告、研究报告等,但实际操作中,临床医生依然倾向于使用论文作为代表作。
中级职称将纳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范围,全面实施考试代替评审,这提高了评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推进自主评审改革,强化单位的用人自主权。
最后,优化同行评价机制,建立省级与市级三甲医院职称申报的同行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将纳入浙江省卫生人才评价数据平台。这一政策进一步提升了评审的难度,专家的意见难以掌控,因此医生们需要不断提升临床和科研水平。
新政策进一步加大了高级职称的评审难度,论文在高级职称评审之中仍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加大了医院自主评审的权利。需要医生们既要做好临床工作,又要从事科研工作,同时,还要与院领导处理好关系。
总结来说,大医院对医生们的考核要求是既要、又要、还要……这对于医生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没时间、没平台、没课题
美国医生是如何做科研?
国内临床医生科研面临三大困境:1. 临床工作忙,没有时间进行科研;2.没有科研平台,无法进行科研;3. 没有立项课题,缺少资金进行科研。
那么,临床与科研到底如何平衡,美国医生在科研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以下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在科研方面的主要做法:
1.美国医生科研动力源自对临床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他们注重从基础研究入手,持续深入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非仅仅追求职称晋升。
2.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强调科研与临床并重。例如,放射科和核医学专业都设有定期的专业授课和病例讨论,以提升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
3.该医院注重多学科合作,为研究人员提供制度支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精细化研究,实现学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4.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在神经外科等领域,实现了专业团队的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美国医生的科研之路启示我们,要想实现临床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个人需要付出努力,淡化名利观念。同时,国家和单位层面的政策支持也至关重要。临床与科研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最终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