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从四个板块构建十三套具体模型。其中提到要开展“人工智能+”医学教学以及医学教育患者虚拟人。
医学教学智能辅助
指引提出,要开展医学教学薄弱环节的虚实融合内容研发,研发可交互的教学工具,解决医学实操训练的教学难题,拓展教学模式,提升医学教学质量。
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机器视觉、语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院前急救、手术操作、医患沟通等虚实结合仿真课程,提供姿态识别、语音交互、知识推荐等工具,全面监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专注度等,建立教师教学画像和学生学习画像,精准推荐教学内容与课后作业,加强智能医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了解学生学习成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医学教育患者虚拟人
指引强调,要建设医学教育患者虚拟人,结合数字人、语言大模型等技术,基于患者诊疗案例建立患者虚拟人,提升医学教育的多样性、灵活性。
基于对患者案例的脱敏、抓取、整合、筛选、摘要等步骤,形成高价值的医学教育案例储备和教学知识库。基于标准化患者数字虚拟人,结合案例数据及相关配置,模拟其病情的生理和病理表征。基于影像、病理等数据,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形成患者的脏器孪生模型。通过语言大模型加载案例数据、医学知识,模拟患者的沟通表述方式,支持学员与模拟患者进行仿真沉浸式互动。
来源: 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