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市区以及医院代表介绍了广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做法。
此次发布会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和今年的最后一场。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介绍了湖南、江苏、福建、河北石家庄、重庆等地学习三明医改的情况。
广东全省医疗服务
收入占比提高到35%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介绍了广东省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情况。2022年以来,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每年约20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约10%。
同时,广东还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省级集采,平均降幅超过40%。目前,全省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地区卫生总费用比重保持在26%以下。
广州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增编4159人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介绍了广州市在落地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要求方面的做法。他表示,广州自2018年以来开展了两次大规模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累计调整5554项,逐步理顺比价关系。
同时,广州还加强待遇编制保障,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固定薪酬占比、医院内部、不同级别医院“三个结构”平衡。此外,广州还不断增加编制投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编4159人,为3家市属医院增编282人,有力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归属感。
深圳全市公立医院
均无负债运营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介绍了深圳市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和创新机制。“十四五”以来,深圳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7亿元,年均增长11.0%。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无负债运营。
他表示,深圳通过“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多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节约采购金额140亿元。
深圳调整服务价格改革
付费病例占比超99%
同时,深圳还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价格,重点支持护理、儿科、中医等学科的发展。此外,深圳还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
在体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深圳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陈清表示,2023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