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不仅关乎患者的心脏健康,更是评估心血管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各类医学考试中,心律失常以其复杂多变的类型、丰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策略,成为检验考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概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导致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心律失常种类繁多,可单独发病,亦可伴随其他心血管疾病出现,其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不等。
病因病机
探讨心律失常的成因,包括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疾病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传导异常及心室率快慢等因素,进行分类讲解,如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临床表现
症状:心悸、胸闷、头晕、黑矇、晕厥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体征:脉率与心率不一致(如房颤时脉搏短绌)、心脏杂音、低血压等。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电解质、心肌酶谱等,以排除继发性因素。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CT、MRI用于特殊病例。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为心律失常诊断的金标准,记录并分析异常心电波形。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公式
★仅通过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者——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主要依靠心电图
★房颤=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心率>脉率)
★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心悸、胸闷+突发突止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律规整+心率约40次/分
鉴别诊断
与多种心脏疾病及非心脏疾病进行鉴别,如窦性心动过速与发热、贫血的鉴别,房颤与室上速的鉴别等,明确鉴别点。
1. 窦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相同。
·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多在130次/分左右。
·伴随原因解除后,心率可恢复正常。
2.房颤与室上速的鉴别
房颤的心跳节律绝对不规则,而室上速的心跳节律相对规律。
·心跳节律相对规律。
·心电图上P波存在,但频率加快。
·心率和脉搏一致。
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去除诱因、改善生活方式等。
药物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考虑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治疗。
其他:如电复律、心脏康复等非药物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