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完善改革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基层用药政策将迎来重大调整。这一举措被视作是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超期服役的回应,也是对患者用药需求的积极回应。
紧密型医联体牵头
用药目录实行动态调整
当前,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慢性病患者大多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但长期以来,基层药品目录受限,患者往往难以在基层开到所需药品,不得不转往大医院,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意见》的出台,旨在解决这一难题。它提出由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统筹确定医联体内的用药目录,并动态调整,这意味着基层药品目录将不再受限,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此举不仅扩大了基层药品种类,还确保了患者在基层能够就近拿到所需药品,从而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意见》还充分考虑了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它明确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等慢性病用药不受“一品两规”限定,这将大大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增强他们用药的依从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健康寿命。
突出体现因地制宜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施策理念。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距大,各地疾病谱也不尽相同。因此,《意见》提出以县域紧密型医联体为单位统筹确定药品目录,可以兼顾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药品目录的精准性和实用性。
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此外,《意见》还为基层医疗服务降本增效算好了“经济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水平高于二级、三级医院,患者在基层能够开到与二级、三级医院相衔接的慢性病药物,将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医联体内统一用药目录也确保了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治疗的衔接性,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了后续的医疗支出。
保障基层规范用药
然而,基层药品种类扩大后,如何保障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成为新的挑战。为此,《意见》提出建立区域处方集中审核制度,鼓励药师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相应药学类服务项目。这将有助于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用药行为,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来源:健康报